在党代会上强调房子是用来住的定位,是对过去楼市问题的拨乱反正,也是对地方政府在楼市问题上的认识拨乱反正,地方政府必须予以重视,切实按照中央要求做好房地产市场监管工作。
在习近平总书记代表十八届中央委员会所作的工作报告中,再次强调:“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、不是用来炒的定位,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、多渠道保障、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,让全体人民住有所居”。
别看只有短短的50多个字,但是,已经对楼市给予了十分明确的定位,至少未来五年,楼市必须按照报告所提出的目标发展,而不能再脱离实际、脱离广大群众生活盲目发展、无序发展、不健康发展。
首先,“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、不是用来炒的定位”。记住,这里特别用了“定位”两个字。要知道,此前也多次强调“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、不是用来炒的”,也知道这是中央对住房问题的定位。但是,没有明确说明这是定位。而此次的报告明确了这是定位,可见,中央在楼市问题上的态度已经十分明确,对解决住房问题的决心也更加坚定了。因为,以往任何一次会议,都不可能比党代会的层次更高。党代会报告上提出“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、不是用来炒的定位”,标志着下一步楼市的发展,决不能再脱离“居住”二字做文章,也不能脱离“居住”二字去发展。判断一个地区楼市是否健康的标准,就看“居住”的比例有多高、“居住”的成分有多高。有关方面对地方政府在楼市问题上的作为,也可以用居住房的比例来衡量。一旦这样的定位确立,下一步楼市调控的目标,也必须全面转向“居住”二字,那些炒房者、住房投资者应当考虑一下怎么办了。
第二,“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、多渠道保障、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”。在这段话里,至少包含四个方面的含义:一是多主体供给,就是可以是开发商按照市场化要求供给,也可以是政府与开发商按照半市场化供给,也可以是政府直接为低收入人群提供居住用房,同时,也可以是农民利用集体土地实行自给。如此一来,在住房供应问题上,将不再是开发商提供一条腿走路,而是多条腿走路。由此带来的积极影响是,房价可以上涨,但不会无序上涨,高档商品房可以价格高些,但不会带来一个地区住房价格的大幅上涨,有钱人买高价房,中等收入阶层可以购买中等价格水平的住房,农民则可以依据自身实际,建设一些与农村发展水平和家庭收入水平相适应的住房。那么,多次层次的住房结构就形成了。
二是多渠道保障,很显然是依据不同收入层次水平人群提出的不同要求,亦即高收入水平和中等收入水平的居民住房由市场保障,中低工收入水平的居民则通过保障房保障。而保障房则有政府投入成分的半市场化住房、公共租赁住房等,尤其是收入水平较低的居民,就享受政府直接提供的廉租房。自然,住房保障制度的覆盖面就会大大提升,保障效率就会大大提高。
三是租购并举,且租在前、并在后,意味着在未来一段时间,发展住房租赁市场、扩大住房租赁业务将是解决住房问题的主要手段之一。关键就在于,住房租赁市场的参与者到底以谁为主,国有企业,民营资本,还是个人,是一个需要认真研究和解决的问题。因为,未来的市场太大,希望参与的市场主体或个人也太多,必须规范,也要适度竞争,不然,市场不活,或出现混乱局面。
四是用“住房制度”替代日常所说的“长效机制”,更加符合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发展要求与实际。因为,所谓的长效机制,也是靠制度来建立和维持的,没有良好的制度,就不可能有长效机制。所以,报告没有提“长效机制”,而是用“住房制度”,实质就是要通过机制来建立机制,通过制度来规范市场,通过制度来提供保障。
第三,“让全体人民住有所居”。在党代会上提出这样的要求,毫无疑问是一次庄严的政治承诺,也是一次意志表达。因为,总结中国共产党成立近百年来的经验,把人民放在心中,把人民的利益放在心中,一直是党的宗旨、党的奋斗目标。而住房问题,无疑是非常重要的内容之一,如果广大居民居无所屋,就不可能对党和政府满意,很难对党和政府信任。“让全体人民住有所居”,这样的政治承诺,又怎么会不得到广大群众的广泛支持和热烈欢迎呢?代表们发出长时间的热烈掌声,也充分说明对这句政治承诺的认可与接受、支持和赞赏、欢迎和信任。
总之,此次报告对住房问题的定位,已经更加明确了房屋的居住属性,明确了住房是生活必须品、而不是投资品,其投资功能只能隐含于生活必须之中,隐含于对房地产市场的信心和信任之中,而不能单纯把住房当作投资品、投机品。而这样的定位,显然不只是说给炒房者听的,更多的是给地方政府提出的要求。楼市向何处去,地方应当态度明确、认识正确了。